12月18日上午,由江苏省人才办、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2015首届江苏人才发展专家峰会在南京召开。中组部人才局副局长李志刚,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、省人才办主任胡金波,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,省科技厅副厅长、省人才办副主任夏冰,省社科联党组书记、常务副主席刘德海等领导出席会议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星空(中国)董事长缪昌文,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陈实,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、秘书长王通讯,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,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,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忠,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颢瀚,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,武汉工程大学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所所长桂昭明等来自知名高校、研究机构、企业的专家齐聚一堂,为“十三五”江苏创新驱动发展与人才发展建言献策。
峰会上,与会专家从历史与现实、当代与未来、宏观与微观、区域与世界等角度出发,共同把脉江苏人才发展战略,为如何使江苏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的首选创新基地和创业天堂、为江苏创新驱动战略注入新动力出谋划策。
缪昌文院士结合他在江苏创新创业的经历,从人才创新需求的角度讲述了他的体会,“人才就像种子,只有落户在合适的土壤里,才能扎根和成长”,人才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成长进步的土壤,能够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,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,优秀人才在这里工作顺心、生活舒心、凡事称心,就会越干越有劲,甚至“带动一批人来”。他说,“对科技人才来说,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最重要,只有在一流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研发环境下,才能不断创新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,推进产业转型和发展。”
谈到机制创新,他认为,江苏的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,不仅需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,更需要释放现有人才资源的活力和潜力。江苏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氛围浓,高层次优秀人才资源丰富,但受制于现有的体制机制,一批创新能力强、创新意愿高的人才,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工作中去,好像把创新活力压缩在“核能罩”里无法施展,如果能够合理打开这个“核能罩”,科学引导他们的创新活动,对江苏的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将是极大的推动。
人才引进的后续工作也要跟上,缪院士强调,既要引进国际国内的优秀人才,也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;既要重视高层次人才发挥才能,也要关注青年人才的培育;既要发挥政策和待遇的作用引进人才,也要用感情和文化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。
施一公院士在发言中表示“国际上,人才成长的环境在不断变化,我们吸引人才的环境也在变化,如果周围环境变了,我们制度没有变,一定会出问题。”人事制度不是管理人才的制度,也不是约束人才的制度,它完全是服务于人才的制度,就是想让你引进的人能充分发挥作用,它唯一的作用是“服务”两个字,人事制度是服务,不是管理。
作为全球IT软件行业的翘楚,微软公司挑选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?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陈实给出了这样的答案:首先要有诚信,我们把很多技术、源代码等交给一个人来负责的话,需要他有巨大的决策力和很高的诚信度;第二,要有视野,IT的产业总是在发展和变化,要了解最新的趋势和技术;第三,要有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;第四,要有抱负,有理想,有执着的追求。
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、省人才办主任胡金波表示,江苏人才工作创新发展,:一是要走市场化之路,以更加具有包容情怀的体制机制,来成就人才;二是走法治化之路,以更加具有尊重知识氛围的体制机制来成就人才;三是走精准化之路,以更加具有富有人情人性服务的体制机制来成就人才;四是走国际化之路,以更加接轨的国际待遇的体制机制来成就人才。
李志刚副局长总结强调说,要以体制的活力来保证人才的发展空间,以社会的重视来保证人才创新的动力,以文化的包容保证人才发展和创新的可持续,以政策的精准来保证人才工作的效率和效能。他表示,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,深入实施人才与科教强省战略,人才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,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,有重大影响的人才品牌。为建设经济强、百姓富、环境美、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。